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經驗分享 / 從「學」英文到「用」英文,Tour Buddy志工多益進步300分


【多益情報誌/文/John Chen

陪著西班牙旅人逛臺南老茶行、用邱比特向外國人解釋月老神的職掌與故事,臺灣的年輕人正用行動力、創意力與英語力向國際行銷臺灣

為推展臺灣的觀光產業與國際形象,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與世新、長榮、靜宜等多所大學合作推出「國際青年旅遊 Tour Buddy 服務網計畫」,讓來臺的國際友人能充分體驗臺灣人友善好客的特色,促進臺灣的觀光形象。

而對這些青年志工來說,在接待外國友人時不但建立了友誼,也增進了英語溝通能力,這些經驗也為日後求職面試的履歷表增加了更豐富且精彩的內容。


體會開口說英語的重要

目前就讀於世新大學觀光系四年級的吳仲宇抱著不但可認識外國朋友,還能練習英文的想法,在大二下參加 Tour Buddy 志工活動,並先接受主辦單位的培訓課程,像是安排專業英老師進行導覽活動訓練,加強單字的使用與外語溝通的能力;並直接安排參與 Tour Buddy 參訪活動,以了解志工服務內容。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遇到來自西班牙的外國朋友,由於在臺灣轉機停留時間不長,吳仲宇就近帶他們去參觀101 大樓與四四南眷村,讓他們看了傳統的舞龍舞獅與創意市集,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她認真的態度讓這些外國朋友相當感謝,甚至還想付錢做為回報,讓她受寵若驚。

在擔任志工的過程中,吳政宇也體會到開口說英語的重要。在對國外朋友進行導覽解說時,藉由跟外藉人士的溝通,吳政宇不但學到許多在課本上看不到的、更生活化的東西,也表示:「以前不大敢開口說英語,但現在如果路上看到有需要幫助的外國朋友,就會主動地上前開口詢問。」


用希臘羅馬神話比喻本土文化

就讀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的蔡政融則是在升碩二的暑假空檔抱著學以致用的心態參加 Tour Buddy 的活動。因為算本科系的學生,外語能力對蔡政融來說不是問題,反倒是傳統風土文化的認識上,因為不是臺南人,而必須透過主辦單位邀請當地文化協會的工作人員針對臺南風俗民情介紹做為事前的培訓重點。

談到難忘志工經驗,蔡政融表示曾遇到有位旅居印度的西班牙人對茶葉特別有興趣,所以指定想看一些臺南當地的老茶行。為了完成這個特別任務,蔡政融在聯絡茶行後,還要針對茶業的生產製造,到茶行的營運、行銷等流程中所可能用到的一些較專業的字先做好研究功課,「茶商們較習慣用臺語溝通,我有時甚至要做到在國、臺、英三種語言進行即席的翻譯轉換。」這樣的經驗讓蔡政融印象深刻。

對蔡政融而言,擔任志工的最大挑戰是文化差異,在參訪廟宇古蹟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這些神明古蹟的故事背景或是石碑刻文,接著再將這些文言文或傳說事蹟翻成英文讓對方了解。當然,外國遊客不一定能理解臺灣傳統文化,這時受過英文專業教育的蔡政融就會以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諸神做為例子,像將月老比喻為邱比特,用一種簡單扼要的比喻讓外國朋友能迅速地了解深奧的文化典故。


志工活動讓多益成績突飛猛進

畢業於靜宜大學觀光研究所的蔡育劭則是因為活潑外向加上勇於表達的個性,在就讀研究時所被指導老師找去加入 Tour Buddy 的活動,並擔任 Tour Buddy志工隊長,負責招募志工與一開始行程的設計規劃。萬事起頭難,由於剛開始大家對該志工活動都還不了解,也沒有外國背包客會申請導覽服務,蔡育劭不但得規劃行程簡介與相關的推廣活動,還得像業務員一樣主動開發「客源」。

「一開始我們會到臺中火車站或清泉崗機場這些外國觀光客常會出現的地方發送英文傳單與介紹 Tour Buddy 的志工活動,雖然一開始外國人會有些疑慮,而我們也曾經遭到附近旅遊業者的排擠,但時間一久後,外國朋友也能夠慢慢地了解,並接受這樣的免費服務。」

透過志工服務,讓蔡育劭了解到環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要,「以前上課比較像是單向的溝通,但是擔任Tour Buddy 導遊志工時,一切都要靠自己,這時才發覺英文蠻難講的。
在這樣全英文的環境下也讓蔡育劭的多益成績從500 多分大幅進步到800 多分,聽力成績更是進步了120 分。大前研一主張的「用以致學」確實有道理。

在閱讀的部分,因為要負責撰寫網站上的行程簡介,以及宣傳傳單的英文內容,增加了蔡育劭對於文字的掌握度,無形中閱讀能力也有了顯著的進步,以往做不完的閱讀測驗題目,現在都能在時間內完成。談到未來,剛退伍的蔡育劭表示希望能夠投入觀光產業發揮所長。

More Information
「國際青年旅遊Tour Buddy 服務網計畫」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tour.youthtravel.tw/travel2009/







「一對一線上學,讓英文能開口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